本網訊記者李勤 通訊員楊邦元報道:走進宜城大街小巷、城市鄉村,到處都能看到“紅馬甲”活躍的身影,他們有的服務鄉村振興,有的開展扶弱幫困、有的開展文明服務、有的助力疫情防控……如今,“有困難找志愿者 有時間做志愿者”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紅馬甲”已經成為閃亮在宜城大地最耀眼的星,為楚都宜城實現“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發揮著巨大作用。
一碗愛心粥 溫暖一座城
從2017年起,每天凌晨4點半,天還沒亮,宜城愛心粥店燈就早早亮起了燈,愛心人士徐玲帶領著一群“志愿紅”開始忙活起來,蒸饅頭、熬粥、炒菜、為環衛工人、困難群眾、空巢老人免費提供免費愛心早餐,對于腿腳不便的老人,志愿者們還輪流上門送餐。
5年來,愛心粥店累計提供20多萬份愛心粥。用一碗愛心粥,溫暖了一座城。
環衛工人王懷琴說:“我們趕上了好時代,家門口就能吃上免費早餐,生活真是越來越幸福了!”
雙目失明的獨居老人李祖秀說:“感謝愛心粥店的志愿者們,天天給我送來早餐,讓我感到特別幸福,他們不是親人,勝過親人!”
小小志愿崗 展現大作為
細心的市民不難發現,每天在宜城市人民醫院門口,都有一群“紅馬甲”來回穿梭,他們有的在進行文明交通引導,有的幫助老人開展就診導醫服務,有的幫忙辦理看病住院手續,有的當起了臨時看護,形成了這里一道獨特的“風景”。
今年5月,志愿者龔黎明成立了宜城市黎明志愿服務隊,在市人民醫院門口設立了學雷鋒志愿服務崗。如今,參加學雷鋒志愿服務崗的志愿者已達340多人,他們為前來就診的患者及家屬免費發放口罩近萬個,解答就醫問詢200多人次,勸阻違停車輛600多輛次。
在龔黎明的帶領下,志愿者們還深入到6個老舊小區,為居民免費安裝太陽能路燈10盞,到鯉魚湖、漢江邊開展清潔家園、保護環境活動30多次,為宜城免費愛心粥店送去大米200斤,植物油40斤,受到了宜城市民的一致好評。
活動重實效 締造效果好
自“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試點工作啟動后,宜城廣大志愿者們迅速行動,找準群眾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精準對接,迅速掀起了志愿服務共同締造活動的高潮。
11月8日,在宜城市雷河鎮民主村二組的小廣場上,50多名志愿者身穿“紅馬甲”,與該村群眾一道,開展了美化環境、共同締造志愿服務活動。大掃除結束后,村民們紛紛拿著“時間存折”來“儲存時間”,記錄參與志愿活動的時間、時長等信息!皶r間存折”可根據志愿服務不同時長,兌換不同價值的生活物資,極大地提高了廣大群眾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
志愿者徐靜靜說:“大家共同參與集中整治,有效改善了環境衛生,也增強了村民們的衛生意識,變‘要我干’為‘我要干’,為共同締造幸福生活開了個好頭!”
民主村文明實踐站站長周承強說:“自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工作開展以來,我們充分發揮志愿者作用,常態化收集群眾微心愿,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以辦實事凝聚民心,以化解難題匯聚民力,不斷激發群眾共建共治共享內生動力,實現了民主村的美麗蝶變!”
截至目前,宜城市已開展各類“共同締造”志愿服務活動2230次,解決實際問題1353個,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
疫情勇擔當 共繪同心圓
10月28日,新冠疫情突然爆發,千年古城宜城進入靜默管理狀態,一場沒有硝煙的抗疫阻擊戰全面打響。疫情當前,宜城市廣大志愿者們勇于擔當,立即進入應戰狀態,全面下沉“戰疫”一線,用實際行動在楚都大地共繪“戰疫”同心圓。
10月29日,鄢城街道龍門路社區城關一組20多名志愿者迅速集結,聽從社區統一調度,參與核酸采樣秩序維護、勸阻居民居家、配送藥品物品,小區道路路口、封控樓棟值守等志愿服務。
“我家沒有液化氣了!”一位60歲左右的老人向值守點反映。志愿者譚慶峰問清情況后,立即與液化氣站聯系,待液化氣送到值守點后,他二話不說,扛起液化氣瓶就送到老人家里。
像這樣的暖心場景,每天都會在宜城城鄉的各個防控值守點上演,無論大事小情,志愿者們都會第一時間提供幫助,盡力而為。
美好環境人人向往,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宜城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負責人表示,今后,將組織全市志愿者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扎實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全域推廣“時間存折”志愿服務品牌,實現供需對接清單化、銜接聯動即時化、服務群眾精準化,加速助力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為宜城實現“千億級、五十強、幸福城”貢獻志愿服務力量!
(編輯:聞俊 編審:謝叢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