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李鋒 通訊員黃閃閃 胡夢瑤報道:當鄉村治理遇上數字化改革浪潮,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數字化時代,賦予了鄉村治理無限遐想和可能。
在宜城市,數字鄉村圖景漸入佳境,村民們有問題只要拿出手機"一鍵反映",政策信息就可以 “點對點”地出現。目前宜城市搭建“百姓通”數字化治理平臺,全市234個村(社區)所有居民用戶激活、使用培訓全覆蓋。通過近一年的運行,平臺發布共享信息20.3萬條,累計處理事情11000余件,村民反映的90%事情24小時內可處置完畢。
雷河鎮民主村作為國家首批數字鄉村試點之一,抓住數字經濟帶來的新機遇,加快實施數字鄉村戰略, 為農村發展裝上了“智慧釘”,讓鄉村振興有了智慧心。他們以“百姓通”為載體,把基層群眾最為關心的村級采購、村級財務管理、村級工程管理、勞務用工、困難救助等事項作為重點公示內容,建立“五務公開、征求意見、村民辦事、村民交流、矛盾化解”等五大功能板塊。村民只要打開釘釘服務平臺,按照提示就能反映五大板塊涉及的相關問題。同時,“百姓釘”還點對點鏈接宜匯辦等數據平臺,村民只需輸入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就能開證明、查信息,真正實現監督投訴辦事“一鍵”掌控。如今數字鄉村早已融入到村民的日常生活當中,繪就一幅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數字賦能助力黨建引領“顯活力”
加快數字鄉村建設必須凝聚更多共識、投入更多力量。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宜城突出頂層設計,加強組織保障,強化統籌協調,打通多部門協同運作的渠道,堅持“黨建引領基層”的原則,借助百姓通平臺的便利性,以百姓通平臺宜匯建模塊為契機,為鄉村振興“注活力”,共同為鄉村振興想思路、謀出路,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取得了良好效果。
人勤插秧早才能秋收糧滿倉!拔覀兎N植的水稻,現在哪能離得開水?墒,前段時間因為有企業建廠房,把出水溝破壞了,麥田里有積水了,馬上要麥收了,然后緊接著就是夏種,這條水渠經過的幾塊田地搞不好要旱的旱死,澇的澇死,這個問題可得盡快解決一下!奔依缀渔偯裰鞔灏私M的胡興山每天早晨五點多就走到田里查看情況,盼著早點收割小麥后,種上水稻好有個好收成?纱謇锏呐潘卸螕p壞了,擔心到時候自家稻田再被淹沒,馬上著急上火了,于是就在百姓通上反映。
接到村民可能會遇到稻田灌溉難、排水難的訴求后,村干部馬上到現場進行了實地考察,發現確實存在此類問題。
“如果因水稻灌溉而引發矛盾不僅會讓村民們煩心,心生抱怨,更影響村民的夏種和秋收,必須馬上解決!贝逯Р堪嘧右粫,不到兩天,施工隊就進村為村民修建溝渠了。
民主村就是這樣利用百姓通平臺的快速響應系統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系統總結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注重微治理、微創新、微進步,探索完善基層治理制度體系,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的。
數字賦能助力民主和諧“添動力”
村里怎么干?大家說了算。據民主村黨支部書記周承強介紹,“民主村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村里大事小事都要實現民主。以前雖然在廣場上設置有征求意見欄,但好多村民都是當時有想法,過后就不關注,F在好了,我們以’百姓通平臺宜匯說’為風尚,為鄉村治理添動力,大家有什么好點子都可以及時發布到朋友圈里,供村里人參考。在外務工見多識廣的的村民看見了,也會來參與討論,提出意見,這對村里的建設有很大幫助的!
如今全村8個組實現全覆蓋,“百姓通”成為百姓參與村務的“大舞臺”、訴求民生的“回音壁”。進入百姓通平臺的“鄰友圈”頁面可以看到,黨務公開、村務公開、財務公開等欄目,將以前不夠透明的各類村級事務全部公布,成為百姓了解本村村情和民主問政的重要窗口。"鄰友圈"會及時發布、公告村級重大事項和關系村民切身利益的熱點問題。為增強互動,“鄰友圈”還設置了“美麗庭院”、“特色活動”、“疫情防控"等欄目,以在線交流、發帖的形式,方便村民隨時進行政策咨詢,表達民生訴求。村干部都會在第一時間解疑釋惑。在村委會辦公室,村干部利用百姓通系統回復村民提出的問題:有的在外地打工需要村里出具證明;有的需要代購化肥農藥;有的家中老人生病需要拿藥……問題無論大小,干部們都在信息上平臺一一答復。
周承強說,“通過百姓通平臺,有效拉近了村委會和村民之間的距離,村民監督村務更加方便,村委會的管理和服務將更加透明、規范!
數字賦能助力鄉風文明“加效力”
干凈整潔的村落,勤勞耕作的村民,綠意盎然的小菜園……民主村通過百姓通正揮舞著“共識、共治、共聯、共贏、共享”的“數字”畫筆,勾勒出一幅幅和諧鄉風的美麗畫卷,以“百姓通平臺宜匯管"為核心,為鄉風文明“加效力”。
民主村治理中運用積分制,通過民主程序,將鄉村治理各項事務轉化為數量化指標,對農民日常行為進行評價形成積分,并給予相應精神鼓勵或物質獎勵,并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積分制的運用,對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促進民主村和諧穩定產生了積極作用。積分制適用范圍廣泛,農村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細化成具體積分指標,通過積分制將民主村治理與發展鄉村產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塑造文明鄉風、扶貧濟困等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有機結合,有助于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民主村治理格局,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在民主村治理中,積分村民自己上報,積分村委審核,獲取積分內容全員可見,確保了群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有助于發揮村民自治作用,引導農民群眾主動參與公共事務,凸顯農民群眾在民主村治理中的主體地位,激活民主村發展內生動力。積分制把紛繁復雜的村級事務標準化、具象化,讓鄉村治理工作可量化、有抓手,將農村基層治理由“村里事”變成“家家事”,由“任務命令”轉為“激勵引導”,有助于提升民主村治理的精細化、科學化、透明化、規范化水平。村民王立珍對此感觸頗深:“我們村每天都對各戶的環境衛生進行拍照發到百姓通群里,讓大家評出優秀的、合格的、不合格的。然后我們在百姓通的美好賬本上面給大家累計積分,讓大家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數字賦能助力民生幸!霸鰧嵙Α
“數字化根本目的不是為了方便村委會,而是為了方便村民”。民主村以“百姓通平臺宜匯辦模塊”為主攻,為民生幸!霸鰧嵙Α, 讓村民幸福生活觸手可及。
民主村婦聯主席說:“四組的留守兒童黃明丹,以前都是爺爺騎三輪車帶著她去10公里外的城里,花錢打印學校老師布置的試卷作業,自從數字鄉村建設開展以來,村里推行了釘釘百事通后,在外務工的父母打開釘釘,通過云打印就可以到村委會來領取打印資料了!
她還介紹道,對民主村村民來說,往年三天兩頭往村委會“折返跑”,詢問來年新農合籌資等情況,記下要填寫哪些材料。自從有了百姓通以后,只需登錄百姓通后所有情況“盡收眼底”。養老金發放、糧食補貼等農民最關心的各項優惠政策一目了然,村民不必再費時間跑村委會,在外打工的人也可隨時了解村里的情況。"同時結合生產作業設施了對應功能按鈕,只有緊扣數字信息和鄉村治理融合的"三新",做好“三實”,才能打通鄉村數字化的“最后一公里”!拔乙恢痹谕饷娲蚬,春上老人打電話說要買肥料了,我就在百姓通平臺群里面說一聲,書記、經銷商就給我弄得好好的!贝迕袂f芹深有感觸。
瀏覽民主村動態,可以看見日常交流,還有一些解決矛盾糾紛的內容。民主村治保主任張建華說:“以前村民有矛盾,村里一時不知道,小矛盾激化為大事件,而現在村民有什么不滿意可以直接發布在網上,在公開解決過程,既化解了矛盾,又無形中提高了大家的文明意識、法律意識,進一步實現了自治、法治、德治的結合!
很多平凡的小事,涉及到民生幸福就是大事。周承強說:“通過數字鄉村建設,在百姓通平臺把村莊面貌向村民展示,把矛盾化解向村民展示,把村務公開、‘五務’公開向村民展示,把做出的成績向村民展示,每一件小事的解決,都是對民生幸福的貢獻!
村里五保戶、低保戶、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因無力做飯、無人做飯,吃飯成了問題。村黨支部召開座談會、村民代表大會,廣泛采納民意,決定建設鄰里廚房,重點解決了老弱病殘和留守兒童吃飯問題。 民主村還利用數字鄉村建設推進各項工作,針對村民亂丟亂放亂扔的陋習,在平臺上引導村民開展大討論,廣泛吸納村民的意見和建議,先后開展了學生監督家長、互聯網輿論監督、鄰里互相監督等,美麗鄉村建設有序推進。
村民王立珍說:“以前垃圾靠風刮,糞便到處灑,蚊蟲滿天飛,環境臟亂差是過去村里的真實寫照。如今村里每天都對各戶的環境衛生進行拍照發到群里,讓大家評出優秀、合格、不合格并張榜公布,讓大家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民主村一躍成為美麗鄉村、全國數字鄉村建設示范村!
民主村還在村道上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每戶家里安裝了平安監控設備。推動數字鄉村的觸角延伸到村里各個角落,逐步優化農村生產生活方式,讓廣大農民朋友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雷河鎮民主村作為試點給宜城市數字鄉村累計了寶貴的經驗。為鄉村振興提供數字賦能,助力鄉村振興開展。宜城市還將繼續優化網絡平臺,在產業發展、社會治理、生態保護和文化傳承等方面拓展應用,提高鄉村數字應用便利化、高效化水平,提升群眾數字操作和應用能力,為鄉村振興全面插上數字化翅膀。
(編輯:聞俊 編審:謝叢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