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馬這廝
事隔近三年,這個小城再次按下暫停鍵,我卻少了第一次的牽掛。老母親走了,我便不需要再為她的處境擔憂什么。
那次老母在養老院,我最擔心的是她突然身體不適,我無法進去,無法面見端詳,無法親自做個風險預估。后來,因為養老院的食品補給,我幫院長牽線,請朋友想法送過去,以解燃眉之急。
這幾天先后有幾個朋友關心我的生活,都說“你要照顧好自己!蔽叶蓟卮痍P切說,“謝謝關心,這種事兒經歷過,還能應對!蔽矣袔仔〈竺鬃阋灾螏讉月,有打包的剩菜,和幾年前存放在冰箱的肉食,還有親家之前幫我腌制的菜,也有常用的藥物儲備。
有朋友閑聊中流露出了一種焦慮,我說,特殊時期,能吃飽就好,配合好一切要求,做好長期打算。沒必要過分渲染某種東西,要鎮定自若,從容應對。
今早有人分享了一份資料,說有一項精神衛生調查顯示,我國成人抑郁障礙終生患病率為6.8%,其中抑郁癥為3.4%,目前我國患抑郁癥人數9500萬,每年大約有28萬人自殺,其中40%患有抑郁癥。而全球約10億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礙困擾,新冠疫情后,全球重度抑郁癥和焦慮癥的病例分別增加了28%和26%,抑郁癥患者激增5300萬。
這應該都是各種心結所致。其實,人很多時候缺少一種“有備無患”“未雨綢繆”的意識,大多是“過一天是一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一有意外,便措手不及,焦慮萬分,然后,便開罪于社會和他人。
我過去有個認識,人除了衣食果腹保暖,還有啥是必須的?在紀錄片《北方的納努克》里,愛斯基摩人那種最原始的生活方式,真真切切地彰顯出了人類強大的生命力。人生在世,沒有什么非什么不可,所謂的生活的豐富性,其實就是各種各樣可有可無的“無聊折騰”。
焦慮的本質就是一種執念,是非要達成什么不可的一種自我折磨?嘈猩畟優榱艘环N信仰的自虐,似乎也沒有給他們帶來任何痛苦和焦慮,這足以證明感受由心主宰,矛盾因心而在。
這幾天,我干涸的思想之源似乎又處于一種井噴狀態,多年潛藏在心底的暗流似乎又找到自己重見天日的洞口酣暢地奔流而出。昨天,我重讀《孔乙己》,再次溫習佛門知識,然后用一天時間把醞釀了三年的《常凈》草就。有朋友鼓勵我可尋找大刊,我說有啥必要呢?我這個即將入土的人,名利對我還有何意義?
現在有個熱詞兒叫“甩鍋”,其實,這種“推諉”也表現在人對自身的態度上,人有意無意間放大了自己的期許和要求,又把種種不如意的落差視作一種客觀,卻缺少一種主觀的內省。抹去欲望,減少或降低欲求,我們還會有那些抑郁或焦躁嗎?
柳葉刀或許能給人一些改善病癥的良方,但是,如果你漠視致病的病根兒,僅僅是治標不治本。人類的精神疾患愈來愈比軀體的疾患更令醫者回天乏力,人應該明白,外力的干預最終無法助你擺脫困境,唯一的希望在自救,在自愈。
2022年11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