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魯成峰
三千里漢江,風起云長。億萬年漢水,悠悠湯湯。自秦嶺南麓,一路向東,經陜西,入湖北,過丹江,流襄江,匯長江。歷經歲月滄桑,廊畫好山好水好景,孕育了漢族、漢語和漢江文明。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王維一首千古五絕道盡了漢江波瀾壯闊和萬種風情!跋尻柡蔑L日,留醉與山翁”。漢江進襄陽悄然繞過魚梁,深情作別鹿門,如山水田園詩人,一路南游,吟詠低唱,應山回音之后,探訪楚國故都,宋玉故里。
滄浪之水,江河安瀾。漢江宜城岸線59.6公里,萬洋洲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漢江宜城段核心區,以東岸萬洋洲命名,總面積2466.03公頃,屬永久性河流濕地及洪泛平原濕地,濕地率為69.53%。與城內鯉魚湖省級濕地公園守望相襯,名符其實的城市綠心、綠色銀行。2019年12月15日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驗收,2021年1月26日被命名為省級重要濕地。園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維管束植物99科246屬317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銀杏、水杉。脊椎動物共計23目45科133種,其中魚類3目6科49種,兩棲動物1目2科4種,爬行類2目5科9種,鳥類15目30科64種,哺乳類2目2科7種。這里江水悠悠,如詩如畫;這里滿眼皆綠,清新美麗;這里是鳥兒的天堂,翱翔愜意;這里魚兒歡躍,萬般幽謐,儼然一幅天然生態漢江美景。
九派流中國,七水潤楚都。漢江、長渠、木渠,為宜城這座楚國故都賦予了無限的秀美與靈氣。與厚重的荊楚文化、抗戰文化、紅色文化交相輝映,蘊育了獨特的宜城水文化和濕地文化,同時滋潤著這一片“膏腴之地”,恩澤了這一方勤勞智慧的人民,為宜城快速健康發展支撐了最為持久、最具競爭力的硬內核和原動力。走進萬洋洲,帶您親近滄浪之水,盡攬楚都水韻。品讀萬洋洲,讓您領略“飲馬黃河,逐鹿中原”的雄風,我們細細品味流淌億萬年的漢江,胸臆激蕩,宛如澎湃的滄浪。
近年來,宜城人民忠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秉持“全面保護,科學恢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原則,順應長江經濟帶、漢江生態廊道建設國家戰略,融入漢江流域中心城市、襄南盆地和襄陽都市圈發展定位,勇立潮頭倡大風,治山,理水,興林,護田,凈湖,育草,防沙。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管理,傾力推進萬洋洲國家濕地公園建設。以漢江生態保護和修復為重點,以景觀改造為抓手,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培育產業空間,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產、城、人融合發展,著力打造“楚都水韻”,擘畫“漢江畫卷”。
萬洋洲國家濕地公園與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湖北文理學院環境與資源學院等科研機構和高校保持長期戰略合作,不斷加大科學監測和智能化管理力度,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漢江生態廊道建設、襄陽都市圈、小河臨港、雅口樞紐和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之中,大膽探索共謀、共治、共建、共享新途徑,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在主動融入中尋求突破,在善作善成中壯大自己,在依法履職中厚積薄發,奮力寫好長江大保護的時代答卷,為宜城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我用我心熱愛自然,我以我行保護濕地。
走讀萬洋洲,守護母親河。
相約萬洋洲,盡攬漢江美。
我們在這里等您!